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電影心視界】尋找自己的力量-白日夢冒險王




2014年的第一個月已經快過完了,不知道這新年的開始,你過得怎麼樣?
跨過了一個年,也許你一樣在早上九點前打卡、思考著中午要吃什麼、回到家看著一堆帳單眉頭深鎖、聽著家人抱怨誰誰不是...
又或者你已經坐過破舊直升機跳海、跟鯊魚打架、從火山爆發裡死裡逃生、還有從世界最高峰體驗過生命?



幻想是不切實際?其實幻想才是動力

最近看了「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這部電影。華特米提(Waiter Mitty)原來是1939年作家詹姆斯瑟博(James Thurber)筆下的短篇小說中主角的名字,故事描寫一個男子總是無法抵擋地陷入幻想中,爾後「華特米提」便常用來形容愛做夢而不認真生活的人。電影中的主角乍看之下也是如此,總是幻想著可以被喜歡的女人看見、用帥氣的出場嚇她一跳;幻想著成功地打敗機車長官,讓他知道誰才是老大:幻想著自己是超人,救出災難現場的小狗...但是這些幻想始終只能在腦袋裡面,不能實現,而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挫折與考驗,反而越來越沈重,逼的華特決定起身去尋找他的偶像攝影師,用偶像的那張畢生傑作照片來解救自己的生活。





很喜歡編劇對華特的性格安排,小時候的他是個龐克小子,玩極限運動、登山露營...面對各種危險的事情,似乎感覺不到害怕,然而當經歷了喪父之痛,家中經濟重擔頓時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生活的重心轉為工作與賺錢,電影的開頭就是一個皺著眉頭對帳的男子,沒有其他聲音,只嘆了一口氣。想要突破的渴望轉變成極大的動力,但只能在腦袋裡做夢,有時這力量大到讓華特可以沈醉其中而忽略了現實世界,以至於機車主管常拿這出神狀態取笑華特。但其實華特是投入工作的,他坐在灰暗的辦公室,把每一張底片仔細檢閱,選出最符合「生活(Life)」雜誌社精神的照片當做當期封面,當他看著他的偶像從世界各地寄來奇幻美麗的照片底片,他知道他該排除一切萬難去完成這項使命,對心理學家而言,這已經是種力量的展現,一個人的格局不是他所處的環境所決定的。

也許我們不像華特米提一樣下一秒就出發飛往格陵蘭(Greenland),但是我們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勇氣及力量,好支持我們度過每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小日子?



Christine A. Padesky博士與其研究團隊提出了有別于以往傳統認知行為治療處理憂鬱或焦慮情緒時,所著重在不合理信念的鬆動或改變,反而是要人們去注意生活中有哪些正向事件是你放不掉的、一定要做的,去想想為什麼你要持續地做這件事?那可能會是你得到你力量的主要來源之一!

書寫至此,我想到我的一位多年好友,近來她開始持續每天記錄一件事情在她的臉書塗鴉牆上,原以為只是發發牢騷、寫寫瑣事,但是隨著每天小記,漸漸的好友們開始追蹤她的塗鴉牆,等著每天睡前看她今天說了什麼,我問她「為什麼每天一定要寫?」,她說「我不能讓看的人失望,而且朋友們給我的回饋讓我覺得有人注意我,也許我也很重要。」我又再問「可是每天寫,難道不會有沒靈感的時候嗎?」「當然有!有時候真的沒什麼主題,也怕內容很遜,無聊到大家。」她說。「但是想到有人在等,想到他們看到我文章時會心一笑,或是點個讚,又會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了。」於是每一天,即使上班很累、心情很差還是毫無靈感,她總會在睡前貼上當日的文章,對此,她付出了她的承諾,並且徹底履行。

這就是Christine A. Padesky博士所指的力量來源,我們每天堅持所做的事情,跟我們的「復原力(Resilience)」有關,因為那是你原來就擁有的能力,是當你面對困難或強大壓力時,還能反擊並且維持正向穩定的功能的一種過程

那麼我們怎麼去尋找我們的力量呢?可以參考下列步驟,你可以與信任的人或你的治療師討論:
  1. 尋找力量:以正向、持續的活動為主,並思考該活動會遭遇到的阻礙,列出自己的解決辦法。這個解決阻礙的能力,將會是你很強大的力量來源。
  2. 整理出屬於你的力量模式,例如:
    我的堅持—對讀者的承諾;喜歡讓人對自己期待;即使毫無靈感也不覺得辛苦。
    我的策略—相信有讀者肯定自己;每天更留意生活中的大小事來作為主題;堅持即使再短、再小的文章都要寫完。
  3. 應用:在生活中遭遇其他困難時,想想你是如何堅持這正向的活動?你是如何排除萬難的?你的力量與策略可否應用到其他的困難?例如你的機車主管發飆之後,以前的你可能只有自我抱怨一途,但你擁有力量與策略,可以轉個念頭:「機車主管大暴走」正好可以拿來當今天的主題(當然你可能會使用譬喻法而不要讓主管發現你在罵他,哈哈)
  4. 持續練習:任何改變都是一樣,養成習慣需要時間,而當你找到這些力量,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也許,生活不容許我們說走就走,逃開一切,但是你可以把腦中的幻想轉化成動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維持你的動力的力量,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參考文獻:Padesky, C. A. and  Mooney,K. A. (2002).Strengths-Base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A Four-Step Model to Build Resilience.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19, 2832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