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訊息的傳達方式比內容更重要



你喜歡別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嗎?

2005
年,兩位學者DillardShen找來202位大學生,做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

其中一組,會閱讀一段「低威脅性」的訊息,內容是關於「每天使用牙線的好處」:
“……
多數人會同意,使用牙線是值得慎重考慮的習慣……牙齦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例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肺炎,因此你可能會考慮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
如果你已經再用牙線,就保持這個好習慣;如果還沒有,現在是開始的好時機。其實你今天就可以試試看,使用牙線非常簡單,何不試試看?你可以訂下目標,從今天開始的一星期,每天都用牙線清潔。

「高威脅性」那一組閱讀的訊息內容,其實沒什麼不同,只是措詞強調「必須」,而不是「可以」:
“……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了解,使用牙線是別無選擇的習慣。你就是必須去做……此外,牙齦疾病可能導致如中風及肺炎等嚴重的問題。有鑒於此,如果你還不養成每天用牙線的習慣,就太愚蠢了。如果你已經在使用牙線,一天也不要停;如果還沒有,現在就是開始的時機,就是今天。
你不得不使用牙線,每天都要用……。為你自己定下目標,在接下來的一星期,每天都用牙線清潔,就從今天開始。

何妨先感受一下,在閱讀這兩段文字時,心中升起的感覺?如果詢問你「未來一星期使用牙線的可能性」,你會怎麼回答?兩段文字有沒有帶來差異?

你的結果,可能與研究的結果類似:閱讀「低威脅性」訊息的人,比閱讀「高威脅性」訊息的人,更可能使用牙線。

為何會如此呢?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想要保有自主性與選擇權。我們就是不喜歡別人告訴我們「必須」怎麼做--即使對原先感興趣的事也是一樣!
舉例來說:如果你本來就重視工作的規範,當有人很用力告訴你:你必須要遵守工作規範(彷彿你本來不重視一樣),會不會讓你反而想要……稍微擺爛?
這樣的現象,我們稱為「心理反抗機制」(Psychological reactance

這個機制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別人對你說話,讓你心中升起反抗,你可以想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是不是因為心裡的反抗,而將對自己有益,或自己其實會喜歡的事物推開了?

如果你想要讓別人接受你的「好」意見,你或許該注意:正確的訊息,如果用錯方式呈現,也會帶來反效果。有效的方式是強調他人的自主性,而不僅是對錯!


(Photo via Tim Li , CC licenc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