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填補心中的破洞


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都有很多需求:安全感、成就感、愛......但有些時候,需求不一定都獲得滿足;總是有那麼些時刻,當我們有所損失,當受到誤待、拒絕、遺棄,甚至遭受不幸與創傷時,心中便留下了傷口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些傷口,雖然時間與生命有自行療癒的效果,但你其實還可以更主動地去填補傷口。

如何進行呢?神經心理學家Rick Hanson認為,不同的傷口需要特定的慰藉方式;而根據大腦的三種動機系統,他整理出針對特定傷口的療癒經驗。(也就是「維他命」,見照片中的整理表格)

舉例來說,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便可以刻意尋找在團體中能感受到被賞識、認可的機會;甚至,你可以督促自己多融入團體,來創造這些機會。

然而,「事件」不是重點,「體驗」才是。專注在能夠帶來體驗的事物上,讓這些體驗持續在生活中發生,便可以逐漸改變你的大腦結構。舉例來說,想要「感受被重視」,可以專注在服務生的微笑、同事的鼓勵、愛人的擁抱、與溫暖的人建立友誼......

此外,也要學習看見事物「完成」的那一面,而不是欠缺之處。例如看見一位朋友的溫暖與支持--即使你真正想要的是與她有一段浪漫愛情。:p

最後,當專注且體驗事物的正面之處後,花10秒的時間細細品嘗這個經驗,感受這體驗滲入心中,讓它為你帶來滋養!


資料來源:「簡單的事持續做就不簡單
」:50_填補心中的破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